生活随想

一个懒散的星期六早上,我从懒散中朦朦醒来,觉得睡个懒觉真的非常的享受,平时工作的那根发条终于被我挣脱了一下。这种感觉的美妙,真的无法说出。

接下来做什么呢?我躺在床上,在朦胧中思考着。

出去走走?天哪,外面如此高的温度,刚才去上厕所的时候,手伸到窗外试了下,依我目前的皮肤状况,得脱一周的皮才行。

那就只能在家里了,打开显示器,看给儿子看的那些个视频下载的进展如何,在网上看看别人的文章。说实在的,我挺羡慕别人的,这个文章提到看这个名著,那个文章,那个文章提到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事情,有什么样的感想,都是非常渊博的人。他们真的是成功者。在我眼里,他们都是成功者,他们有我没有的经历,没有的感受,他们就是成功者。那么,我呢?我是什么?我觉得自己很阿Q,在我的一些朋友的眼中,我无疑也是个成功者,聪明,智慧,什么都懂些,什么都有些自己的看法,什么都能和他们聊半天,而且大体上还是对的。为什么每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看做是自己的成功者呢?

有些事情,真的不好说清楚。从小到大,家里几乎没有人说我聪明的,就连我丈母娘在和我家人接触之后都没再说过我聪明了。看来我真的也不聪明,那为什么我朋友赞我聪明呢?他们这么说的意思是否意味着我是个木瓜?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否聪明,在我眼里,每一个人都是聪明的,他们总有一些谈吐会让人刮目相看的,但我如何看自己,却有些迷失。从小父辈们就教导我,要谦虚,要谦虚,不要张狂,不要张狂。但我一直很怀疑,谦虚和张狂是否就真的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?说不定别人心底里认为你是个呆瓜呢。不管怎么,做自己就好。

昨天晚上,给老婆打电话,提到买乐高玩具的事情,说大概花3500元左右,她一下就有点发狂了。3500元,我以为35块呢,那么贵,回头再说了。一直以来,我们两个在钱的问题上一直不统一。一直以来,我都认为她成天存那些废纸做什么,不管如何,通货膨胀,物价上涨,货币贬值在未来的10多年看来是不会终止的,那些废纸,不在适当时机花掉的话,就和废纸没太大两样。于是,我发现我和她对于金钱是两个概念的东西。我认为,金钱是挣来用来花的,不花就不用挣。而她认为,金钱是挣来用来支付的,为平日生活支付,为昨日成本支付,为未来不测支付。这让我想起了教育,我和她也是几乎对立的。我认为,小孩子的教育,关键是教他诚实,教他辨别,教他自救,教他认识自己,社会,世界。她认为,要听老师话,好好学习,以后可以从好学校毕业,找个好工作,挣好多钱。我在考虑当下的时候,她已经想着20年之后的事情了。我们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是对立或者偶尔互补的,但不管如何,我依然爱着她,这种状况,让我时刻认识着我自己。

说到金钱,我想起了文凭,不是有那么一句,金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。文凭,就像我心中的那道坎,时不时的绊我一下。工作的时候,要看文凭,交社会保险的时候,要看文凭。那张用固定格式打印出来的带有自己名字的纸,是否真如它所包含的内容一样,金身不坏?当那么一拨拨从同一个模子里面出来的人形机器,从学校大工厂里出来的时候,我总觉得有点好玩,当和他们接触之后,我总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必要。他们熟读了四书五经,拿到了那张看似金光灿灿的纸,随着政府一纸令文,他们成“人才”了。但我真的怀疑他们是“人才”还是“人材”(权利竞争践踏的材料)。我那些年,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?在小学的时候,我对《劳动》感兴趣,我看《少年科学画报》(三爷爷送的,都是已经过期的),学习上面的制作,亲自制作,如果不是害怕狗咬,我说不定会真的把小狗的小脑切除掉,于此,我学会了身体力行,学会了抽屉原理,知道了白细胞,红细胞,染色体。学校的课本呢?我承认我学会了加减乘除,乘法口诀,但也学会了欺骗,举报,耍小聪明。初中的时候,我只学到了两件事情,一件是“发散思维”,某本杂志有一小段话介绍了下,我记得当时它叫这个名字,真实与否就不清楚了,这让我学会了看待问题的全面性,和尽可能围绕一个点的创造性。另外一件就是换位思考了,而这件事情,也非学校所教了。高中的时候,我读了《牛虻》,学会了怀疑。我看了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,看了化学关于熵的部分,至于后面的两个,为什么学?因为那时我认为化学变化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来考虑的,是原子间力量争夺的结果。即使最后没有什么答案,但那时是靠着自己的兴趣。我记得在会考的时候,我的生物课本在发下来的第二天就不知所踪了,学习过程中对生物也没怎么学,为了考试,在考前一个月,将同学的生物课本拿过来,快速的阅览,尽可能的记忆,发现里面有什么染色体,这个嘌呤,那个嘌呤的,这些个熟悉啊,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了,所以最后生物反而是学的比较好的了。大学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得给自己找个方向,于是就自学了计算机,学习网页编程,学习美工,学习三维,学C/C++,学汇编,才发现对编程最感兴趣,初中学到的经验在这里有非常好的应用,因此,到最后也算不错,但学校教育就一塌糊涂了,因为不感兴趣,所以几乎没上什么课,所以考试总不会,所以最后就退学了。 看来,兴趣才是最重要的,而现在,那些获得金字招牌的很多人,反而没有兴趣了,没有创造力了。但在某些人眼里,我纯粹就是个混混,而那些金字招牌的人,才能称得上人才。而我认为,人才是能创造什么,而不是拥有什么,但我的观点,看来和某些人的观点很不一致,就像和我老婆一样,唯一的不同,就是我并不爱他们。所以现在,我成了一个失败者,loser。

我到底是个失败者还是成功者,管他的呢,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。因此,我打算培养我儿子的兴趣爱好,至于学校教育,随他去吧。只要他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,至于背不背得全乘法口诀,无所谓了,这些个事情,交给计算器吧。

PS:高中的时候,我非常喜欢打乒乓球,为了打好,去研究为什么可以打出旋转球,什么样的力度,什么样的角度,也因此,我高中物理也学得非常不错(尤其是力学)。但化学,我始终没找到可以让我喜欢的事情。

一起做网游吧【7】:服务器端注册和登录处理

这段时间老婆回家带孩子了,什么都要自己一个人弄了。最重要的就是找吃的和找穿的了,我这个人向来比较随遇而安的,比较好伺候,但这些无疑占用了些时间。她在我旁边么,这些东西都不用操心,不过要陪她玩什么的,她也不让我过多的碰电脑(为了我的眼睛),所以总的来说一半对一半。就像之前的那篇,关于数据库的创建。之前我本来准备那个不用动的,每个服务器不都是要一些配置么,当初觉得那么安排比较合理。但这段时间在准备下一步的过程中,觉得那样手动处理的比较多,容易出问题,以及在与朋友们的聊天中,也略有感受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希望可以做一个定制,光盘放进去,启动电脑就可以了,原来的那些操作显然不适合。所以这里就几乎将之前的那个代码推翻了。想必以后这样的状况会越来越多,这个教程在我自己方面的初衷就是记录过程,而不是为了证明什么。所以出现反复是一定的了。

废话呢,就这些,这次的更改,主要是添加了注释,由于中文注释的关系,给erlang做了个补丁,编译的脚本也调了下:

继续阅读一起做网游吧【7】:服务器端注册和登录处理

淑女班的恐怖

这是从打喷嚏网站的图卦中看到的,原文如下:”

2010年6月12日晚,武汉纺织大学“淑女班”阶段成果展示晚会上,受训一年的55名学生进行了淑女之礼的形象礼仪展示。 该校 “淑女班”2009年4月开班以来,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,号称在一年时间内培养出一批“秀外慧中、学贯中西、品位高雅、多才多艺”的“现代淑女”。

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,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,不自觉的想起了《复制娇妻》中的情节。你能想想一下么,一整排的女人,面带同样的微笑,穿同样的衣服,做同样的姿势,向你鞠下同样的躬,从她们的眼中,不再看到人的心情,从她们的姿势中,完全整齐划一,完美无瑕。如果原来你认为只有机器人可以做到这样,那么,现在,恭喜你,你看到真人版了。在成人片中,你还可以看到那些女优作为人的各种表现,现在,你看到的是完全的顺从,完美的诠释,说实在的,我分不清这是人还是一件物品。而即使在《o的故事》中,也看不到这种完全的顺从。

曾经年少的时候,我希望娶一个完美的妻子,不用管我,长的漂亮,要顺从于我,要贤惠,要多才,要相夫教子,尊老爱幼。相信很多男人都曾经有这样的梦想,但后来,我明白了,这样的女人很难存在,即使存在,只会带来更大的问题。于是,我找了一个品质不错的美女子,即使她性格不好,爱撒娇,有点小聪明又全用不到地方,但我还是非常爱她,喜欢她。现在,我看到最初希望的那些条件的女子出来之后,我觉得毛骨悚然,那简直不是人,是件会走会跑会说话会眨眼会陪你做爱的玩具木偶。

现在,我已经为这55名女子担心了,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娶她们,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磨难。在我学到的知识中,向来都是竞争的,而在竞争过程中,总是伴随着不完美的出现,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两个第一,也不会出现完全相同的两个倒数第一。而正是这种不完美,构成了这整个世界。我周围的这些男性朋友,也很少有追求这种非常完美的女子的,面对这样的女子,他们其实自己很怕的,即使在睡梦中会梦到这样完美的情景,但现实中,他们对这种完美退避三舍,远而敬之。而这些女子,我不知道她们是否已经了解了这个社会的残忍。

我不知道这些女子是如何去上这样的班的,如果是父母的期望,我对这样“吃人”的父母感到绝望。他们当初吃着别人也就算了,不曾想现在连自己的女儿也狠的下心来吃,还要给这种种情景冠以“淑女”的美名,这是令我感到极度无耻,极度恶心的。当我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,我立刻给在老家带孩子的老婆打电话,商量关于小孩教育的事情。我希望我的小孩是一个有血有肉,会哭会笑,活蹦乱跳,不怕犯错,不怕跌倒,永远蹦蹦跳跳,快快乐乐成长的幸福的人。我曾经告诉我的朋友:“我没希望我的小孩以后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物,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,我只有一个要求,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是快快乐乐的,没有懊悔作为一个小孩,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”,现在,我更坚持这样的观点,更坚持将小孩带到身边,看他成长。面对那些世俗的眼光,“我害怕着呢”,但我不会躲避,我会用我微不足道的双臂,教会他,这就是世界。

听说江苏高考数学很难

听说江苏高考数学很难,很多考生哭着离场,让我想起了我那年的高考。

我高考的那年,数学据说也很难,许多考生出来外考场外面痛哭,我一哥们,成绩非常好,平时在学校里都是数一数二的,说他考完脑袋一片空白,不想出考场。之所以说据说,因为我一直不清楚是不是真的很难,更不是因为我数学真的很好,只是因为我把我自己认为对的都写了,卷面上没有空白而已。至于后来怎样,我则没有考虑了,反正大不了重读呗(不过那年我确实准备重读)。在数学考完接下来的那场考试,教室里就少了部分学生。忘了最后数学到底考了多少分,反正就自我水平来说,没拖后腿,倒是学的最好的物理拖了后腿。

很多时候,我都觉得不应该灰心,绝望,我觉得最怕的就是这点了。如果真的放弃了,后面的故事一定没有精彩的了。心里总想着,坚持一下,下一次会更好。对于高考,那个时候很多人看的真的很重,我家里也如此。当初老爸比别人少用一个小时考试也能考上,却没去成,一定心有不甘的(我老爸呢,别人考试,他还在地里种田,最后求监考才让进去考试,要求与别人同时交卷)。我四爸呢,高中是踢球摔断腿,耽误了学习,也考上了,那次就看我了。不过,值得高兴的是,那年他们没有给我什么压力,就像没有高考这回事一样,我自己也不太当回事,甚至计划好了复读。

我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去参加了高考,考完数学,我拉着上面的哥们去打乒乓球,按照我们班主任的话,我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。到最后,反正也不错的。回忆下当初考数学的情景,觉得有些情况下呢,即使没有出现结果,但也还是可以给自己找点分回来的,但如果你不做的话,就真的失去分数了。

比如当初考题中出现的概率题,我们高二高三的数学基本上老师没上过课,就只能自学了。但概率我就是不会统计,到现在也不会,选择题就只好随便推一下,然后选个自己觉得正确的,填空题也一样,添个认为合理的数字。最后看答案,这些题好像一个都没答对。

继续阅读听说江苏高考数学很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