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的胜利

由于工作的关系,我几乎每天都在关注着运营的数据。最近一段时间,运营反馈的意见是,周日的数据普遍 高于周六的,按照我们之前的经验,周六的数据应该普遍高于周日的才对。不知道是否是996的影响,或者 其它未知的因素,比如贸易战中关于工作等等内容。

说到贸易战,据说是中国最后先突然大幅修改,然后美国不干了,也有一种说法是美国突然发难,总之, 现在有愈演愈烈的态势。无论如何,最后受伤的还是中国,还是普通的老百姓。现在的世界,已经慢慢变成 中国的世界和外国的世界了。虽说世界离了中国,该如何发展就如何发展。但中国离了世界,则只会止步不前。 毕竟,自掘坟墓的人要从坑里跳出来,首先要有这个心思,而且要行动,更何况长城已经筑的老高了。围城 内的人,或者吃别人的肉活下去,或者被别人吃,听上去和生化危机差不多。现实中可以参考下朝鲜人民的生活。 但无论如何,只要有官媒在,统计局在,中国人民在,无论是嘴仗还是贸易战,赢的必须是中国,一如抗美援朝。

我思故我在

今天看了篇关于培训班学习编程的,最近国家也在大力鼓动这个,但是否人人都适合学习编程?

编程在行业里基本指的就是程序员了,也基本排除了使用shell脚本之类的,估计没有哪个学校或者培训机构会叫如何学习这类的。

首先,编程,程序,结构, 对象都是抽象的,无论学哪一种语言,哪一种结构,解决哪一类问题,无不透漏着编程者对世界,对问题独立的思考,看法,立场,角度。

我有幸看过很多人的代码,即使小到一个循环,一个变量命名,都透漏着书写者的习惯,教育程度, 思维方式等等。

中国的基础数学教育在全球大致算是领先的, 即使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,但算术之外的抽象,归纳,推理大约平时是没有太多人注意到的。

编程也一样,即使你懂得所有的语法,如果对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,解决办法,对世界没有抽象总结的能力,依然不知道该如何编写。

举个例子:

java学的很牛逼,什么语法都懂,但到了公司的一个大项目后,发现用的很别扭。因为一个大项目和学习过程中是不一样的,学习过程中一个文件, 一行命令可能就是一个题目的答案;而放到实际项目中,项目架构者会首先思考整个全局观,世界观,然后决定项目的组织方式,语言选择,再然后 决定架构的书写,最后到了编程者填充的时候,只有将整个思路都公开才能一致进行,而如果编程者和架构者的思路发生冲突,或者看问题的长远度 不一致的时候,即使编程者能力再高,可能做出来的也是错误的,因为站在山顶和山底所能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,想法也是不一样的。所以,即使 培训班里学的很好的学生,在实际项目中,可能都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了。

编程语言只是一个工具,如何使用,还要看学习者本身,所以,学习编程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做项目,从小项目开始,不断的推翻之前的,不断的 重塑自己,才能不断前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