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随想

一个懒散的星期六早上,我从懒散中朦朦醒来,觉得睡个懒觉真的非常的享受,平时工作的那根发条终于被我挣脱了一下。这种感觉的美妙,真的无法说出。

接下来做什么呢?我躺在床上,在朦胧中思考着。

出去走走?天哪,外面如此高的温度,刚才去上厕所的时候,手伸到窗外试了下,依我目前的皮肤状况,得脱一周的皮才行。

那就只能在家里了,打开显示器,看给儿子看的那些个视频下载的进展如何,在网上看看别人的文章。说实在的,我挺羡慕别人的,这个文章提到看这个名著,那个文章,那个文章提到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事情,有什么样的感想,都是非常渊博的人。他们真的是成功者。在我眼里,他们都是成功者,他们有我没有的经历,没有的感受,他们就是成功者。那么,我呢?我是什么?我觉得自己很阿Q,在我的一些朋友的眼中,我无疑也是个成功者,聪明,智慧,什么都懂些,什么都有些自己的看法,什么都能和他们聊半天,而且大体上还是对的。为什么每个人都不能把自己看做是自己的成功者呢?

有些事情,真的不好说清楚。从小到大,家里几乎没有人说我聪明的,就连我丈母娘在和我家人接触之后都没再说过我聪明了。看来我真的也不聪明,那为什么我朋友赞我聪明呢?他们这么说的意思是否意味着我是个木瓜?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否聪明,在我眼里,每一个人都是聪明的,他们总有一些谈吐会让人刮目相看的,但我如何看自己,却有些迷失。从小父辈们就教导我,要谦虚,要谦虚,不要张狂,不要张狂。但我一直很怀疑,谦虚和张狂是否就真的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?说不定别人心底里认为你是个呆瓜呢。不管怎么,做自己就好。

昨天晚上,给老婆打电话,提到买乐高玩具的事情,说大概花3500元左右,她一下就有点发狂了。3500元,我以为35块呢,那么贵,回头再说了。一直以来,我们两个在钱的问题上一直不统一。一直以来,我都认为她成天存那些废纸做什么,不管如何,通货膨胀,物价上涨,货币贬值在未来的10多年看来是不会终止的,那些废纸,不在适当时机花掉的话,就和废纸没太大两样。于是,我发现我和她对于金钱是两个概念的东西。我认为,金钱是挣来用来花的,不花就不用挣。而她认为,金钱是挣来用来支付的,为平日生活支付,为昨日成本支付,为未来不测支付。这让我想起了教育,我和她也是几乎对立的。我认为,小孩子的教育,关键是教他诚实,教他辨别,教他自救,教他认识自己,社会,世界。她认为,要听老师话,好好学习,以后可以从好学校毕业,找个好工作,挣好多钱。我在考虑当下的时候,她已经想着20年之后的事情了。我们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是对立或者偶尔互补的,但不管如何,我依然爱着她,这种状况,让我时刻认识着我自己。

说到金钱,我想起了文凭,不是有那么一句,金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。文凭,就像我心中的那道坎,时不时的绊我一下。工作的时候,要看文凭,交社会保险的时候,要看文凭。那张用固定格式打印出来的带有自己名字的纸,是否真如它所包含的内容一样,金身不坏?当那么一拨拨从同一个模子里面出来的人形机器,从学校大工厂里出来的时候,我总觉得有点好玩,当和他们接触之后,我总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必要。他们熟读了四书五经,拿到了那张看似金光灿灿的纸,随着政府一纸令文,他们成“人才”了。但我真的怀疑他们是“人才”还是“人材”(权利竞争践踏的材料)。我那些年,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?在小学的时候,我对《劳动》感兴趣,我看《少年科学画报》(三爷爷送的,都是已经过期的),学习上面的制作,亲自制作,如果不是害怕狗咬,我说不定会真的把小狗的小脑切除掉,于此,我学会了身体力行,学会了抽屉原理,知道了白细胞,红细胞,染色体。学校的课本呢?我承认我学会了加减乘除,乘法口诀,但也学会了欺骗,举报,耍小聪明。初中的时候,我只学到了两件事情,一件是“发散思维”,某本杂志有一小段话介绍了下,我记得当时它叫这个名字,真实与否就不清楚了,这让我学会了看待问题的全面性,和尽可能围绕一个点的创造性。另外一件就是换位思考了,而这件事情,也非学校所教了。高中的时候,我读了《牛虻》,学会了怀疑。我看了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,看了化学关于熵的部分,至于后面的两个,为什么学?因为那时我认为化学变化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来考虑的,是原子间力量争夺的结果。即使最后没有什么答案,但那时是靠着自己的兴趣。我记得在会考的时候,我的生物课本在发下来的第二天就不知所踪了,学习过程中对生物也没怎么学,为了考试,在考前一个月,将同学的生物课本拿过来,快速的阅览,尽可能的记忆,发现里面有什么染色体,这个嘌呤,那个嘌呤的,这些个熟悉啊,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了,所以最后生物反而是学的比较好的了。大学的时候,我觉得自己得给自己找个方向,于是就自学了计算机,学习网页编程,学习美工,学习三维,学C/C++,学汇编,才发现对编程最感兴趣,初中学到的经验在这里有非常好的应用,因此,到最后也算不错,但学校教育就一塌糊涂了,因为不感兴趣,所以几乎没上什么课,所以考试总不会,所以最后就退学了。 看来,兴趣才是最重要的,而现在,那些获得金字招牌的很多人,反而没有兴趣了,没有创造力了。但在某些人眼里,我纯粹就是个混混,而那些金字招牌的人,才能称得上人才。而我认为,人才是能创造什么,而不是拥有什么,但我的观点,看来和某些人的观点很不一致,就像和我老婆一样,唯一的不同,就是我并不爱他们。所以现在,我成了一个失败者,loser。

我到底是个失败者还是成功者,管他的呢,自己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。因此,我打算培养我儿子的兴趣爱好,至于学校教育,随他去吧。只要他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,至于背不背得全乘法口诀,无所谓了,这些个事情,交给计算器吧。

PS:高中的时候,我非常喜欢打乒乓球,为了打好,去研究为什么可以打出旋转球,什么样的力度,什么样的角度,也因此,我高中物理也学得非常不错(尤其是力学)。但化学,我始终没找到可以让我喜欢的事情。

过年 生活 感悟

今年春节回家过年,虽然带了一大包的电器,游戏机,电脑,相机等等,但终于体验了一次脱离网络的生活,远离琐事,不用考虑工作,不用考虑技术,远离春晚,我甚至都没考虑找个可以上网的地方到自己的博客上转一转。每天睡到自然醒,说是自然醒,其实,工作的习惯迫使自己在那个时间点就会醒来,早上出去转一下,下午看看别人打麻将,或者静下心来看看《CSI》,与农民伯伯(我家,我老婆家都是农村的,所以,绝对没有任何贬义的含义)讨论嫁娶,讨论农作物,讨论收成,也别有一番风味,别有一番生活。正由于时间的充足,对自己做了深刻的回顾反省,以便以后给自己提个醒。
自己从小对技术很感兴趣,也曾见识过民间不少的神人,但惟独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。自小便对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深信不疑,一直对自己做技术而自豪不已,却不想,将近而立之年,依然为生活所迫,这一点,应该值得深刻的反省,尤其在现今的天朝社会,货币已经无视实体经济,而吾等屁民,收入却远落后于货币的速度,食不果腹,老无所依,住无所定,又怎能按下心来去做什么“科学技术”之事。反思近几年来的种种努力,鉴于社会现状之残忍,技术之低贱,合作之艰难,何不从零开始,在闲暇之余,关注自己所力所能及,全盘掌握之事,以求温饱存活。这样,也不用考虑业务冲突等等后顾之忧。
博客的更新,我想还是关注技术,虽然自己不会像以往一样,整天100%的致力于技术,但将自己所知道的,所理解的,贡献出来,有心之人,可以少走些弯路,而我,在工作中,还是会持续关注技术。
虽然好久都不看春晚(包括今年),但却看了些评论,看了些大体的介绍,可以感受到春晚之烂,庆幸自己躲过一劫。突然想起小学的时候,竟然看到的两条标语【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】和【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】,后一条标语在学校门后的两边墙上,陪着我度过了六年春秋,很明显,CCAV等所谓标榜着教育,专家之流,已忘了教育之艰难与漫长,已经习惯了拔苗助长,自欺欺人,褒奖自己,贬低他人的恶习。教育,不仅仅是明白了1+1=2的数学知识,更应该是学人,做人,知人,识人之大事,而天朝,目前显然是不可能的,仅仅靠着一个理论的空壳,又怎能站立在世界的教育之中呢。或许某个人说的对,只有等老一辈全部替换掉了,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。
今天下午刚刚回来,平生头一次坐到到准点95.4%的火车,在南京站转悠了半天才明白如何转车(不是我笨,卖我车票的蚌埠售票处特别强调,不要出站,直接转乘,南京站却死要我出站才可以转乘,相信和我一样被骗的不少),态度之恶劣,相信也会“后有来者”了。不过,我等屁民,能在公仆奴役之下,侥幸回来,也算谢天谢地,亦是一种幸运了。
为防有心人之恶意猜测,以引发将来之误会,本篇特附上版权声明,并且,该声明所作用于不仅仅局限于本篇,包括之前所发布的所有帖子,以及将来所发布的帖子:
继续阅读过年 生活 感悟